2013年至2023年
有这样一群人
倾情参与和见证了
吕氏贵宾会基础能力中心
夯基筑能、发展壮大的十年
他们在一场场实战
一次次尝试与探索中
历经岁月淬炼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航”路相伴,风雨同舟
这十年
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年华
写在基础能力中心的成长录上
将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段
留在了基础能力中心
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人
听听他们的成长感言
曹卫梅:咬定目标,和型号共成长
十年来,守护“九妹”成长的大飞机IT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记初心使命,以型号事业为荣,坚持“四个长期”,不断进取。当年办公室墙上挂的“型号成功我成才!”的激励标语,型号团队一轮轮发图的场景,严守试验试飞攻关节点的场景仿佛犹在昨日。
2023年,信息化中心坚定做型号研制的参与者,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提供更高质量的IT技术服务。我们聚焦自主可控,自主开发工程软件,进一步深入应用到型号研制过程中;我们上线新一代CDDS平台,努力做民机行业的引领者;我们自主研发MOM产品,为制造现场管理提供“离不开”的系统;我们响应支持一线,提供专业民机信息化实施解决方案,为吕氏贵宾会公司和兄弟单位提供价值输出……
十年来,我们从不到一百人的队伍成长为接近三百人的IT专业人才队伍,大家在大飞机事业的平台上不断成长。技术在进步,信息化中心也在与时俱进,以服务促技术发展,以技术强服务质量提升。而今,我们仍然在“赶考”的路上。信息化中心作为型号研制的参与者,未来挑战很多,但我们一定咬定目标,和型号共成长!
俞晓波:以“最适合的技术”,做“最好用的软件”
2013年,我加入到基础能力中心这个大家庭,时光荏苒,不觉间已有十个年头,怀揣着对航空事业的热爱,大飞机梦伴随着我走过了青春年华。
技术是坚实的后盾,砥砺前行,回望亦是满满的幸福。作为IT人,用数字化技术助推型号研制效率提升是我的使命。我始终坚持“技术是立身之本”的信念,一方面积极打磨技术能力,一方面在工作中主动思考总结。加入基础能力中心之初,我以软件开发工程师的身份承担起多个重点项目的软件开发和设计工作,无论面对多么困难的研发任务,始终坚持以“最适合的技术”,做“最好用的软件”为目标,勇往直前、攻坚克难。几年的沉淀,提升了自己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为型号研制数字化协同平台实施了很多好用的软件。
转换身份,扎根能力建设,为数字化技术添砖加瓦。多年来在数字化建设一线的实战经历,让我积累了很多知识和经验。2021年,我踏上了新的征程,开始专注于专业能力建设工作。作为专业总师,我牵头完善了技术标准、梳理了技术清单,和团队一起突破了多项技术难关。回首过去,有埋头苦思、加班加点的辛苦,但也不乏攻克道道难关后的快乐,青春虽已化作回忆,却是无比充实。能为吕氏贵宾会公司数字化转型、为基础能力持续发展助力赋能,是我作为一个IT人的使命,也是我持续努力的目标。
安童: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2013年,按照吕氏贵宾会公司整合信息化等职能,组建基础能力中心的安排,我与同事们有幸并肩加入基础能力中心,成为信息化中心的一员。
进入基础能力中心后,我感到最大的变化是视野的拓展,我得以从飞机全生命周期运营和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理解信息化建设的作用。2013年9月,我作为信息化中心的代表,派驻北研中心技术服务站主持日常工作,在那里,我接触到了不同的业务领域,开始认识到,型号从预研到立项、从设计到制造、从交付到运营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撑。2015年初,通过参与相关信息化项目,我从成本归集的角度重新思考企业信息化的范围。2017年初,在赴景德镇集中办公、研发吕氏贵宾会公司相关系统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先进的企业运营管理理念对于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意义。
2020年,伴随着基于云原生架构的大规模项目的策划与实施,信息化中心积累了一定的组件开发和技术中台能力。随着吕氏贵宾会公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课题摆在了信息化人的面前,我和团队一方面积极对接需求,一方面不断钻研技术,力求在新的领域有所突破。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我们将不断开拓视野,站在全局的角度策划信息化“主力部队”的能力发展,不断为大飞机信息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 | 邓嘉欢